近日,德国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下称英飞凌)与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富微电)在合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德半导体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首次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飞凌将对通富微电的智能制造方法进行评估,并协助通富微电设计有针对性的智能制造方案。第二阶段,英飞凌将协助通富微电完成合肥工厂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并为通富微电智能制造方案的具体实施提供咨询支持。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表示,虽然英飞凌本身的业务是半导体硬件,但是作为“与中国共赢”的本土战略的一部分,公司也希望能通过合作将英飞凌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分享出去,帮助本土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助力中国制造2025。
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主营业务涉及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及安全芯片等领域。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4.73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近四分之一。同时,该公司也是德国“工业4.0”执行和指导委员会初创成员。
“怎样在要素变化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我们所关注的。”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石磊表示,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也要根据需求和制造手段的变化选择更聪明的制造方法。
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处于工业2.0和3.0的水平。超过半数的中国制造商通过配置自动化设备实现半自动化,他们也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关键价值创造环节收集数据。但是管理基础和理念、数据分析能力的欠缺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技术。
“智能制造管理方法和理念上的引导是我们最重要的收获”通富微电副总裁黄坤煌向界面记者表示。他认为,智能制造可以看做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在信息化方面,通富微电与工业4.0的标准差距不大,但是智能化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英飞凌会为我们提供基本原则,更具体的内容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最终找到适合我们的方式。” 黄坤煌说。
“自动化只是最后一步,最重要的是智能制造的管理能力。”此次合作的实施负责人,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半导体后道工厂整合资深总监张永政博士表示,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是导入管理方法。以半导体后道工厂为例,制造绩效一般会通过设备生产力、生产周期、按时交付和质量进行评估,但这些指标实际上都是制造的管理方法。未来,英飞凌将通过智能制造方法的评估,分享智能制造方法和自动化改造三个环节为通富微电提供咨询和协助。
与传统工厂相比,智能制造工厂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对工厂内各生产要素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在收集到运行数据的基础上,迅速反应出最优的应对方案,有效提高工厂效率。
除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企业也可以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积累下的数据,找到设备和工艺的改进方向,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陈小龙认为,智能化系统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升级改造而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