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软件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简称“工博会”)上,由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同期,在海南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CCIF)上,由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也在众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发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和主旋律。面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趋势,建设“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已成为企业寻求能源效率、生产效率提升,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以迈向零碳的关键路径。为此,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近零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工厂及近零碳城市的建设。各地纷纷响应、加速部署,相关企业和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各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先后规划建设“零碳工厂”,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引导,全国上下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的建设仍然“参差不齐”:现行的多数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多为各地方、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缺乏普适性;同时,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化的衔接和对国际标准的考量,存在无法与国内乃至国际实现互通互认的短板。此外,碳数据监管缺失、技术标准缺乏普适性等诸多问题,也给零碳工厂的创建与评估带来了不少阻碍。而目前大多数园区对零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对如何建设零碳园区,以及怎样推动传统园区向零碳转型升级等还没有形成系统、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加之我国园区数量多、种类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各异,为零碳智慧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路径选择带来较大困难。
强普适性扫清阻碍,助推零碳工厂创建驶向快车道
本次发布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由施耐德电气与包括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80余家来自各行业全国性及国际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其基于理论+实践的方式,从管理体系、监测核算与报告核查、减排行动、减排绩效、生产者责任延伸五大维度,编制可落地的创建体系。在编写过程中,与施耐德电气在节能降碳领域有过合作的标杆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万帮数字能源、隆基绿能、美的集团等。众多企业与行业专家,围绕提升通用性与规范性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严谨的探讨,在规范零碳工厂创建及数字化管理流程的同时,确保该标准更具行业普适性。
基于该标准的评估体系,工厂可被划分为基础级、标准级、优秀级、卓越级四等,为企业创建零碳工厂提供了清晰、明确、可量化的参考标准。评级流程中,该标准首次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关键原始数据及评级结果的上云上链,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解决了零碳工厂评价过程中碳数据溯源难、公信力低等问题,为认证结果国内外互通互认打下坚实基础。
该标准的建立和推广,能够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到数字化手段在零碳工厂的创建、评估、运营各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零碳+数字”新发展模式的推广,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中来。
立足实践量化评级,覆盖零碳园区建设全环节
《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为包括上海电气、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施耐德电气在内的二十余家行业单位和企业共同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共同研究零碳产业园标准的建设和应用。该标准细分出数字化平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分布式新能源供给、绿色智能制造产线、能效提升冷热设备优化等三十八项指标,系统性覆盖产业园区从总体规划、实施路径措施、能碳双控管理的各主要阶段。经过量化考评,将园区划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大等级,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走向“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理清思路,落实行动,并带来真正的成果,让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全价值链。基于此,施耐德电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集成多年可持发展续经验和数字化技术积累,提出“零碳项目七步法”,为该标准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与参考。
立足于各大行业在建设零碳园区的实践经验,《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标准具备高普适性、高操作性的优势,可以为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提供指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绿色制造、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综合运营提供更大的协同和优化空间,实现“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减排量”,最终达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简称“工博会”)上,由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同期,在海南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CCIF)上,由施耐德电气参与编写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也在众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发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和主旋律。面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趋势,建设“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已成为企业寻求能源效率、生产效率提升,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以迈向零碳的关键路径。为此,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近零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工厂及近零碳城市的建设。各地纷纷响应、加速部署,相关企业和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各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先后规划建设“零碳工厂”,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引导,全国上下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的建设仍然“参差不齐”:现行的多数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多为各地方、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缺乏普适性;同时,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化的衔接和对国际标准的考量,存在无法与国内乃至国际实现互通互认的短板。此外,碳数据监管缺失、技术标准缺乏普适性等诸多问题,也给零碳工厂的创建与评估带来了不少阻碍。而目前大多数园区对零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对如何建设零碳园区,以及怎样推动传统园区向零碳转型升级等还没有形成系统、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加之我国园区数量多、种类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各异,为零碳智慧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路径选择带来较大困难。
强普适性扫清阻碍,助推零碳工厂创建驶向快车道
本次发布的《零碳工厂创建与基于区块链的评价规范》,由施耐德电气与包括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80余家来自各行业全国性及国际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其基于理论+实践的方式,从管理体系、监测核算与报告核查、减排行动、减排绩效、生产者责任延伸五大维度,编制可落地的创建体系。在编写过程中,与施耐德电气在节能降碳领域有过合作的标杆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万帮数字能源、隆基绿能、美的集团等。众多企业与行业专家,围绕提升通用性与规范性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严谨的探讨,在规范零碳工厂创建及数字化管理流程的同时,确保该标准更具行业普适性。
基于该标准的评估体系,工厂可被划分为基础级、标准级、优秀级、卓越级四等,为企业创建零碳工厂提供了清晰、明确、可量化的参考标准。评级流程中,该标准首次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关键原始数据及评级结果的上云上链,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解决了零碳工厂评价过程中碳数据溯源难、公信力低等问题,为认证结果国内外互通互认打下坚实基础。
该标准的建立和推广,能够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到数字化手段在零碳工厂的创建、评估、运营各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零碳+数字”新发展模式的推广,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中来。
立足实践量化评级,覆盖零碳园区建设全环节
《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为包括上海电气、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施耐德电气在内的二十余家行业单位和企业共同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共同研究零碳产业园标准的建设和应用。该标准细分出数字化平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分布式新能源供给、绿色智能制造产线、能效提升冷热设备优化等三十八项指标,系统性覆盖产业园区从总体规划、实施路径措施、能碳双控管理的各主要阶段。经过量化考评,将园区划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大等级,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走向“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理清思路,落实行动,并带来真正的成果,让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全价值链。基于此,施耐德电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集成多年可持发展续经验和数字化技术积累,提出“零碳项目七步法”,为该标准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与参考。
立足于各大行业在建设零碳园区的实践经验,《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标准具备高普适性、高操作性的优势,可以为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提供指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绿色制造、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综合运营提供更大的协同和优化空间,实现“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减排量”,最终达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