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看看

光伏组件企业应谨慎对待光伏用地的合规性问题

 不论是耕地还是林草地,新的光伏用地政策都比“十三五”时期要更严格了。可见,土地问题是每一家光伏企业都必须要闯的“关口”。
  据报道,受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占补平衡缺口较大等影响,某西北省份部分区域近期暂停了地面光伏电站的实施,其中包括风光大基地项目。从该省大基地推进情况文件显示,超过80%的项目存在推进滞后的风险。
  另外,河北的部分农光、林光互补项目也已经完全暂停。
  其实,由于土地性质问题而暂停光伏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常见,并表示光伏组件电站遇到的土地问题也可能会将公司一步步拖垮。
  天合光能光伏技术有限公司陈杰表示,“由于用地问题,我们很多项目迟迟拿不到备案、上不了网,握在手上成了摆设,想卖也卖不出去。比如在东北某地,电站建设之初,项目所在位置还是一片荒地,为明确土地性质问题,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多次向主管部门提交用地申请,但均未得到答复。结果电站建好后,又说那是一般农业用地,最终只能拆除。”
  除了“荒地变农田”的问题外,光伏项目还会因管理部门意见不统一而停滞。
  要知道,光伏用地项目审批涉及能源、国土、林草、环保等多个部门,但各主管部门的业务出发点不同,规划、标准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同一个项目,能源主管部门同意批复,到了国土资源部门就通不过。又或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某个部门一旦调整规划,很可能导致项目陷入停滞状态,或重复提交审批材料。
  因此,不少专家呼吁我国可再生能源规划、土地生态功能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需衔接一致。
  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一桩桩一件件因用地审批或性质等导致停滞、拆除的光伏项目,对于企业而言,应意识到光伏行业已不再是此前的粗放发展态势。
  新政策的下发,可以说,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考量,光伏用地政策的收紧是科学的研判,无可厚非。但是,想要彻底理解中央级政策和各地政策的差异、新旧政策的差异,着实不易。
  政策下发之后,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解读分析、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日臻完善,这个过程,需要各级政府、产学研机构的共同参与。而在政策落地执行的阶段,光伏企业也将体会到各种冷暖与纷争。
  在当前的用地政策下,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价值一定会是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企业应谨慎对待光伏用地的合规性问题,避免后续风险。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