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电子签用户突破一千万,大厂为什么要做电子签?
在电子签名这个容易被大众忽视的行业,互联网巨头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强。过去几年间,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厂先后投资电子签企业,甚至推出自研的电子签应用,试图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
在刚刚结束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公布了其电子签小程序上线近两年的进展:业务合同发起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相比增长了50倍,个人用户突破一千万,企业用户超过了2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微信是腾讯切入电子签行业最好的载体,也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用户数的激增。在收据、借条、房屋租赁合同、二手物品买卖、甚至疫情期间学生家长签署的疫苗同意书这些日常常见中,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来进入腾讯电子签,无需缴纳费用。
腾讯的构想是,通过这种日常且高频的场景触达C端用户,当C端用户足够多并且养成使用习惯时,就可以影响到其中的小B端。在小程序中,腾讯也设置了企业注册入口,促使用户自然完成转化。
这种C2B的发展模式,与电子签行业主流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也是一个曾被质疑的路径,因为多数企业最先瞄准的都是B端用户。但在腾讯电子签业务负责人黄炳琪看来,这种路径反而是健康的。“我们几乎没花任何市场推广费用,就换来了20多万企业客户,如果要通过市场推广,估计要花上千万。”
B端用户愿意使用电子签的逻辑很简单:降本和增效。黄炳琪举了一个例子,一份合同从打印、邮寄到库存管理、长期成本在几十块到上百元,但电子签能够将单份合同的成本降至几元。此外,电子签能够缩短合同签署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销售起到引导作用。
不过,相比起传统的签约方式,电子签的渗透率还很低,目前在签约市场的占比大约只有5%,仍有相当大的空间等待开垦。正如黄炳琪所说,“现在行业还很难谈竞争,所有从业者应该一起教育市场。我们的敌人不是友商,而是打印机和橡皮章。”
黄炳琪表示,腾讯电子签接下来的计划,就是优化体验,并且找到更多新场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因为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医生开处方是一个高频场景,但电子签每次签约前都需要一定时间浏览协议,这在问诊场景中就不现实。又如,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也可以用到电子签,而农民工普遍有手茧,签名时会有断续,这就要求腾讯优化算法,更灵活地捕捉用户签名轨迹。
无论是体验还是场景,都是一个需要持续打磨的过程。对腾讯而言,这又是一个必须投入的行业,因为这是建立B端生态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
“腾讯要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从企业微信的营销获客,到我们投资供应链和销售管理体系、电子签约、微信支付、以及后续生产制造和履约的每一环节,都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所以腾讯一定会坚定投入”,黄炳琪说。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